地膜即地面覆蓋薄膜,通常是透明或黑色PE薄膜,也有綠、銀色薄膜,用于地面覆蓋,以提高土壤溫度,保持土壤水分,維持土壤結構,防止害蟲侵襲作物和某些微生物引起的病害等,促進植物生長的功能。
地膜作用
地膜看上去薄薄一層,但作用相當大。不僅能夠提高地溫、保水、保土、保肥提高肥效,而且還有滅草、防病蟲、防旱抗澇、抑鹽保苗、改進近地面光熱條件,使產品衛生清潔等多項功能。對于那些剛出土的幼苗來說,具有護根促長等作用。對于我國三北地區,低溫、少雨、干旱貧脊、無霜期短等限制農業發展的因素,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適用性,對于種植二季水稻育秧及多種作物栽培上也起了作用。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普及和應用,用于糧、棉、油、菜、瓜果、煙、糖、藥、麻、茶、林等40多種農作物上,使作物普遍增產30%-50%,40%-60%,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。
二十年來,地膜的應用和發展非常迅速,增產、增收效果也特別顯著。1979年以蔬菜為主進行小面積試驗開始,1983年各種作物地膜覆蓋面積猛增至62.9萬公頃。1982年-1992年的11年間,推廣地膜覆蓋面積2506.7萬公頃。1996年地膜覆蓋面積超過億畝,達到700萬公頃,其中達到和超過38萬公頃的作物有玉米176.1萬公頃,棉花181.6萬公頃,水稻育秧60.5萬公頃,花生58.9萬公頃,蔬菜74.3萬公頃,西甜瓜60萬公頃,煙草38萬公頃。
這項技術用于“老、少、邊、窮”地區,高寒山區及邊遠地區,能有效增加積溫量,克服了低溫干旱,生育期短等不良自然條件,使晚熟高產玉米良種獲得豐收,產量成倍增加,1989年-1991年在16個省市實施的“溫飽工程”中,這一技術,使3200余萬農民越過了溫飽線,1993年-1996年4年間,共推廣地膜覆蓋玉米育苗移栽及水稻育苗拋秧栽培2866.7萬公頃,其中地膜覆蓋2333.3萬公頃,共增產各種農產品1億多噸,增產值1143.12億元,增加純收入達971.65億元。地膜覆蓋技術的推廣,也有力地促進了化工、輕工、農機制造、農資供銷、交通運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。由地膜覆蓋技術發展到大棚蔬菜,使人們在寒冷的季節也能吃到新鮮的蔬菜,改善和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。
蓬勃發展的地膜覆蓋技術,使中國這個傳統農業大國,走出了一條農業高產穩產的路,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。
副作用
地膜種植在田地內覆蓋大量的塑料薄膜,作物收獲后殘留在土壤中,難以降解,對土壤造成了污染和損害。大大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和種子的成活率。
隨著塑化劑風波的漫延,地膜無法沉降是否會導致土壤中塑化劑含量過高而影響人們的健康。
降解地膜是為適應社會對于環境保護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新型地膜,主要原料為生物降解母料與塑料粒子母料混合生產而成。生物降解是利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對降解地膜的作用而達到的降解。生物可堆肥,改善土壤結構。提高農作物產量和節約勞動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