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巴西不少城市的街頭,有許多掛在路邊、配有圓形小孔的綠色鐵制煙頭回收盒。吸煙者可以將煙頭投入其中,回收的煙頭被送往工廠處理用來造紙。這是巴西利亞大學提出的變廢為寶環保新主張,正在全國逐步推廣。
“煙頭造紙”項目負責人、巴西利亞大學教授泰蕾茲·霍夫曼介紹,這一想法最早在2002年由藝術學院的一名學生提出,隨后霍夫曼和這名學生調查了解到,全世界對煙頭回收的先例并不多。兩人經過幾次試驗,發現煙頭里的有機成分和紙漿十分相似。
經過一年努力,霍夫曼2003年向巴西全國工業產權協會注冊了煙頭回收造紙的專利,并在2014年與位于圣保羅州的一家公司簽訂了專利許可協議,由該公司具體負責煙頭回收和處理。目前巴西多個城市都已安放了煙頭回收盒,如巴西利亞、圣保羅、坎皮納斯等。
在實驗室里,霍夫曼向記者展示了煙頭回收后的處理過程。“處理過程中,最重要的是如何將煙頭無害化,并去掉煙味。”
據霍夫曼介紹,吸煙過程中,很大一部分有害物質已經進入了空氣,但煙頭里仍然存留了一部分。為去除剩余的有害物質,需要將煙頭清洗后放入一個容器,加入水和氫氧化鈉等堿性物質,隨后加熱。加熱的時間根據煙頭數量而定,通常為數小時。
她說:“煙頭中最主要部分的濾嘴由醋酸纖維素構成。加熱完畢后,排出渣液,剩下的就是纖維了,是紙的重要原料。”經過加熱、排水、攪拌、壓縮、晾干等工序,原來煙頭中的有害物質已基本去除,煙頭變為造紙原料。
盡管用煙頭“造出”的紙在色澤、手感等方面和工業生產的紙張有一定差距,但霍夫曼的團隊已經用這些紙張做出了賀卡、請帖、紙盒、筆記本封皮等物品,還利用技術手段使紙張呈現出不同的色彩。她說:“目前不少社會團體和政府部門在舉辦活動時,已經用上了來源于煙頭的紙張,受到大家歡迎。”
除利用煙頭外,巴西央行淘汰出市場的紙幣也成了回收造紙的原料。霍夫曼說,由于污損或破壞,紙幣壽命通常為幾年,現在有了回收的渠道,這些退出流通領域的紙幣也能廢物利用了。
霍夫曼說:“人們吸完煙,往往隨手一丟煙頭。我們的技術雖然聽上去不復雜,但卻能使原本成為垃圾的煙頭派上用場。我們希望建立一條回收產業鏈,使廢物利用的環保理念為大家所知。”
霍夫曼希望未來與其他國家相關機構交流合作,共同利用煙頭造紙,她特別希望能與紙的起源國——中國一起做到這點。